瀏覽我們的職位並開啟您的下一步申請
只需點擊幾下,即可找到合適的候選人。
PageGroup通過創造挖掘潜能,讓您綻放自我,成就精彩人生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我們很樂意為您提供幫助。
在Michael Page台灣服務六年的時間,不論大環境如何改變,我最常被問到的一句話就是: “現在有甚麼好機會嗎?” 這一句話其實不論是甚麼產業背景和年資的人選,十之八九都會先劈頭問我這一句,從這個出發點開始,我想或許這會是一個較為實用的話題與大家分享我的看法,若妳/你目前心裡有這樣聲音的話,不妨可以花點時間閱讀這一篇文章,也希望對妳/你會有幫助。
或許不少人有留意到LinkedIn先前推出了一篇報告,名為2020 Emerging Jobs Report,其中含括了數個目前最具趨勢代表型的職缺,例如 Data Scientist,Customer Success Specialist等,這個完全呈現了目前大環境隨著技術升級、消費習慣改變,隨之影響到企業行銷方式也不斷更新叠代。如此的趨勢對於行銷人才的硬性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如何利用數字績效來做行銷策略上精確變現的實力,軟性實力上也更加在意敏捷式思維,團隊縱向橫向溝通合作以及正向彈性的人格特質。許多企業這兩年在組織管理上逐漸推動扁平組織和敏捷管理,都意味著行銷人才的技能和思維也不得不升級換代。
如此時代背景下,若你在想著有甚麼好工作給到自己的話,我會更加鼓勵人選自己是否有花些時間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自身經歷的亮點是否與期待的工作機會在同一條發展直線上呢?
從傳統電視廣告到微商、短視頻、電商直播,行銷模式和手段一直在變化,並顛覆傳統的行銷玩法。如何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將注意力經濟發揮到極致,並引入新的技術手段來獲取消費數據,從而産生消費洞察,是新一代行銷人才的工作重點。
在舊有的傳統行銷概念裡,行銷人把握市場機會,進一步制定行銷策略和計劃,完成企業營銷目標即可。但是現在,舉辦線下活動、Trade Show或者記者會這些傳統套路已經遠遠過時,行銷部門不但要主動連接各個部門並打破部門(例如串接銷售、市場業務、運營以及 IT 等)之間的藩籬,及時把握客戶需求、市場動態和消費者行爲喜好,分析用戶數據,真正做到以消費者爲導向正是現在客戶在搜尋人在上最在意的實力。
其中更以數據、CRM或pre-sales的能力也是必備的技能。這兩年不少企業在行銷部門設立數據架構師或數據科學家職位,用以挖掘數據價值,找到驅動消費者行爲背後的邏輯。甚至有企業在技術團隊中設立行銷職位,用以解讀技術團隊提供的消費者數據,並將其轉化爲業務部門能理解的商業洞察。因此,行銷人才也需要更懂得業務和技術語言,懂得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轉被動接受行銷任務爲主動跨部門溝通,推動行銷策略將是一大重點。
這邊我想分享某一知名外商直銷企業轉型的招募案例。當時客戶找上我是希望這位新來的主管能夠著眼於突破傳統直銷操作方式,也就是期待透過數字化轉型以拓展銷售通路,將更多的流量引到網路上去做線上線下轉換,進一步激活口袋中的CRM名單,做各種不同的客群和通路策略操作,為的是能夠加鞏固基本盤客戶群以及拉攏更多的新客轉換。
因此,他們希望招募的行銷經理除了要有傳統通路經驗,還需要有組合通路管理的經驗。這一次客戶更看重人選過去如何利用數據、以及大量資料中整理出客群名單並找到商業機會點、進而去做精確的品類管理策略的能力。故體現於招聘方向上,你可以留意到以往該企業可能會尋找具備顯著直銷背景的候選人,但這次他們選擇從快速消費品以及零售領域搜尋人才,因為他們速度相對更快,對於消費者的洞察更為精確,並且善於利用數字做商業策略,這就是很典型也很實際的一種市場招聘改變。
除了行銷模式在改變,企業的組織管理也在變化,未來組織將會越來越扁平。過往的行銷人通常都非常在意直接的管理和匯報人數,我會建議大家必須開始準備調整此一心態。大環境影響下,外商組織都在推動扁平結構和敏捷管理,為了節省成本外,也希望能夠打破階級的藩籬去刺激內部的溝通和培養專才獨立性。這意味著行銷人才在企業中開始具有更高的自主性,不再受限制於直接的匯報關係。但另一方面,行銷人才也面臨如何在獨立工作中有效與不同部門溝通、産生影響力、提高自我驅動力和領導力的挑戰。
特別是今年受新冠疫情的衝擊,行銷職位大多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企業的人才招募更爲謹慎,對於想要換工作的行銷人才來說,更需要做出萬全的准備,只有了解企業和自己真實的需求,提升軟硬技能,才有希望在求職競爭中勝出。
大家應該有經驗通常去看醫生時,醫生會問你哪裡不舒服,感覺怎麼樣,舉例想要減重時或許自己也是有個目標期待,一樣的概念,當你在詢問顧問: 市場是否有好的機會的時候,請問你是否有靜下心來認真好好檢視自己過去職涯重點長處,以及是否真切地了解自己的個性所長以及未來嚮往的生活方式呢?問問自己,甚麼樣的機會對我是好的機會呢?
有時候在求職前,要理性回顧自己的工作經驗,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明白行銷的人會認為,我都可以勝任,並且看起來是我有興趣的工作然後就很開心地加入了公司,不過或許過了幾個月就很快陣亡,或是發現和自己想的不一樣。
為了減少這樣的風險,我非常建議每一位人選在投遞職缺時應該坐下來好好思考,甚麼是最適合自己的職位。比如,自己過往在什麽樣的産業?商業模式是甚麼?未來想去什麽産業發展?應徵的職位與自己過往的經驗相關度高嗎?新職務的營運業務模式和公司理念自己熟悉並且認同嗎?
我非常建議,行銷人才除了要從行銷專業技能領域考量職位的契合度,還要必需跳到更高的角度,從公司管理者的高度去思考産業、商業模式、企業盈利、市場競爭力等面向因素,確定自己是否能夠在該組織團隊中發揮。
另外,很多人進去公司時和老闆相談甚歡就拍案決定了,後來發現阻力通常來自於其他部門主管或是同事,所以我非常建議人選通過面試或是自己必須去打聽其他最主要相對應的Stakeholders是誰,這些管理團隊通常是甚麼樣背景的人,若是發生衝突時,這個從上到下的決策過程將會如何被發生?
與此同時,也要了解自己的喜好。舉例來說雖然現在軟體新創企業在台灣很有發展力,給出的薪酬也不錯,但如果你自己是追求穩定的人才,新創企業未必合適。管理上來說,如果你一直是管理大團隊大資源的人才,那麼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和相對沒有資源的品牌也不一定適合你。
很多人選很常問我,你覺得這家公司喜歡甚麼樣的人?這個老闆喜歡甚麼樣的人?我認為面試的過程,其實是一次次互相坦白了解的過程,不需要刻意隱藏自己的需求和問題,因為在開始工作之後,你基本上一天8個小時都會面對壓力和挑戰,千萬不要偽裝自己,這將會無法將最真實的你變成更好的自己。
因此我非常鼓勵行銷候選人在面試中做足準備,例如網路資料,門市觀察,親朋好友是不是有人曾經待過這家公司? 面試前做好準備,面試時是否了解企業對該職位賦予的使命(Business Goal)是什麽?預計結果達成的時程怎麼樣?KPI是怎麼看的? 每一個里程碑的達成規劃是甚麼?目前有甚麼樣的資源和團隊?細節到目前行銷預算是多少及當前業績表現是多少等等?這些都是對日後工作很關鍵的訊息。面試是一次雙向交流,雇主和人選都必須要夠坦白和透明,才能達成長久的夥伴關係。
總的來說,不管在甚麼位置上,心態的彈性和願意學習的態度很重要,不管是在時代變化中保持與時俱進,還是面對新的工作機會,都不要固守成見和偏見。保持開放的心態面對機會和可能性,並且充分了解自己,才能在市場上找到屬於自己好的工作機會。
如果你正在求職,請聯系我們。